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校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

审核人: 文泽浩 发布日期:2024-12-04点击数:

12月4日上午,校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围绕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开展学习并进行研讨。学校党委书记袁蓉主持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深刻领会把握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的重大意义、突出特点、重大成果、重大举措,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把全会精神转化为高度的政治共识和务实的具体行动。要聚焦重点领域,以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大局为着力点,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关键要素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会前,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围绕学习主题认真开展自学,撰写心得体会;会上,党委常委、副院长张明,党委常委、副院长杨建国,党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文泽浩结合思想认识和工作实际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袁蓉结合学校实际就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推进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提出要求:

要把握发展大势,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共识全校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改革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持续加强党的领导和班子建设,持续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进一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能力。主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捕捉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技术变革的动态,积极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产业优化课程结构,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高水平社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淀优秀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校的办学声誉和社会认可度。

深化产教融合,把牢现代职教改革的重要方向。要紧密围绕四川省、绵阳市的现代产业体系,主动对接新需求、找准新定位、融入新技术,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建立以企业发展为主导、行业需求为牵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现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协同”。探索更加多元的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更加精准的对接,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持续增强学校服务区域重点产业的能力。

落实以人为本,用改革发展成果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深化适应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人才培育模式改革,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学生教育、管理、学习、生活纳入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构建“全过程育人”完整链条,提升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

要坚持守正创新,聚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办学优势,坚决扛起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全面落实四川省“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和绵阳“五市战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广泛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加主动地融入地方发展战略的新格局中,进一步彰显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发展的突出价值。

要守牢安全底线,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各单位(部门)认真落实安全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切实预防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确保学校良好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抓好隐患排查整改,着重排查学校治安、消防、交通、食品、实验实训场所等校内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隐患,加强巡查、维护和管理,制定并落实各类风险隐患的应急预案,着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切实做好学生思想引领,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生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切实抓好舆情管控,做到关口前移,及时发现,快速响应,畅通渠道,妥善处置。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以安全稳定的环境护航学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刘晨晨)